您现在所处的位置: 首页 > 党委 > 党课园地 > 党建理论

   两万多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农民钱袋子和腰杆子同时变硬;“民生大单”变“民生大餐”,山东千万群众从中受益;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一查到底,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大为优化……近年来,山东省委围绕群众利益不断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千方百计为民分忧解难。借去年市县乡村换届的契机,山东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和思想作风建设,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提高干部能力和机关效能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要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新任职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群众路线,努力树立新形象、展示新作为、干出新业绩。”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说。

沉下身子接地气今年春天,曲阜市把市委常委会的会场搬到小雪街道武家村,专门为该村创建市“百强示范村”问诊把脉。会场下移,现场办公,让百姓有机会面对面诉诉苦、说说烦心事,已成为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常态。

山东省委要求各级党员干部把群众满意摆在首位,沉下身子接地气,深入基层听民意。全省已形成领导干部调研、重大决策调研、提交年度调研报告制度,省级领导干部每年保证1个月以上时间到基层调研,市、县领导干部每年在基层的时间保证2个月以上,及时发现损害群众利益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省纪委和省监察厅出台一系列措施畅通信访渠道,每月安排一名领导班子成员接访。实行市、县纪委书记陪同党委书记接访制度,完善远程视频接访,方便群众反映问题。

今年,山东省选派2.6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重点帮扶的582个贫困村分散在老区、山区、黄河滩区、盐碱涝洼区、库区,是山东省贫困程度最深、自然条件最差、扶贫开发难度最大的“硬骨头”。领导干部联系派出单位作后盾,一抓三年,不改变落后面貌,帮包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要在改善民生中改进作风,在改进作风中改善民生。”山东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法泉说。

为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山东各地因地制宜搭建为民服务平台,及时发现和快速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省直部门有政务服务窗口,市县有行政服务中心,乡镇有便民服务中心,村和社区有便民服务代办点,五级政务便民服务体系在山东基本形成。寿光市的“寿光民声”网络监督平台,蓬莱市的“网上民声”平台,都已成为市民反映意见、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在当地家喻户晓。

各级平台的建立,整合了部门资源,提高了办事效率,改善了政府形象。济南市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将全市38条热线整合成一个号码,实行集中受理、分类处置、部门联动、限时办结。该热线与市审批中心、信息中心和资源交易中心无缝对接、全面联动,实现了群众诉求“一话通”、行政审批“一门通”、政府网站“一网通”、资源交易“一场通”。4年来,热线共受理来电来信444.3万件,办结率97%以上,被市民形象地称为“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

排忧解难聚民气是否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应,如何为群众分忧解难办实事,已成为山东衡量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尺。2011年,山东省政府年初承诺的26件实事,到年底全部完成。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5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92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8342元,增长19.3%;城乡新增就业连续8年“双过百万”。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三年任务如期完成,近320万户农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在此基础上,今年山东省更把民生当作政府的头等大事,承诺办好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住房5个领域的32件实事和农业、文化惠民项目的3件实事。截至9月底,全省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2.6万套,开工率110%,竣工11.9万套,竣工率101%,比国家确定的“年底前全部开工、年内竣工11.8万套”的目标提前了3个月。

围绕改善民生办实事,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去年底,临沂市召开民生建设大会,市长与市直部门逐一签订民生责任书,并建立了领导决策、投入保障、协调推进、监督考核四项机制,大幅提升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该市所有县区已全部纳入国家新农保试点,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一年半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在不久前举行的临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启动仪式上,莒南县大店镇农民张德文动情地说:“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用愁,种地不交税。感谢共产党,遇到好社会。”

经济欠发达的菏泽市,把重点放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2011年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062公里,村通油路率达99.2%;实施小型农村水利重点县项目3个,续建改造大型灌区3个,疏浚中小河道799公里,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60万人;启动整村改造项目298个,改造危房4.5万间,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不搞锣鼓喧天,只求百姓笑脸。干民生工程,山东各级干部更加务实。平原县这两年竣工的民生工程一项接一项,在一系列让百姓鼓掌叫好的“民生成绩单”面前,有人提出举办“农村公路通车”、“公租房奠基”、“乡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启用”等庆典仪式,均被县领导班子否决。县委书记马善军说,民生工程要删减不必要的外在形式,做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会议一律不开、针对性不强的文件一律不出、浪费财力的形象活动一律不搞”,省出财力,腾出精力,多办几件实事。

敢于亮剑树正气日照经济开发区有个“三晒日”:每个村子每个月都要召开一次由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会上晒账本、晒合同、晒村务党务,亮出集体家底,交出明白账。大董家村42岁的村民王代宜说:“村里的开支都是咱老百姓的钱,每个月钱是怎么花的,一项一项讲清楚了,村民心里明白,村干部落个清白,大家都好。”

围绕维护群众利益,山东省坚持惩处和规范相结合,大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据统计,去年山东省受理行政效能投诉3035件,对894名公务人员追究了责任。对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的8个单位进行通报并追究责任。对37名有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责任人进行了处理。纠正和查处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和救灾救济资金违规问题38件,处理34人。

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尤其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山东省健全制度,关口前移,力争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淄博市从改进基层作风入手,围绕解决机关单位“庸懒散”问题,开展“百个科室大家评”活动;围绕解决基层执法“吃拿卡要”问题,建立健全企业联系点、投诉通报、质询诫勉“三项制度”,通过受理群众投诉、专项效能监察、电子监察等手段,强化行政问责。

威海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狠刹各种易发多发、容易反弹的不良风气。今年以来,严格执行涉企收费罚款按月汇总备案制度,减轻企业负担1000多万元;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博览会、论坛,全市仅保留8项;深入开展6个重点领域乱收费专项治理,整改银行不合理收费997万元。济宁市“抓大不放小”,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从严从快查处,梁山县某村党支部书记非法占用村集体土地、鱼台县某村党支部书记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国家危房改造款,都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半年来,立查案件201件,处分155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34人。

各地在惩治腐败中着力建立和健全长效机制。泰安市创建“123456”农廉体系,着力打造“三资”监管平台:建立了村财镇管、县级监管、市级监控、群众监督的网络监管系统,规范了农村集体资金财务管理、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交易程序。全市87个乡镇都建立了“三资”管理中心,3738个行政村全部实行了财务委托代理,因村务财务问题引发的信访案件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