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委员热议大部制改革
作者:孙天明 刘荣 米燕 朱倩 王睦广 康殷 陈文才
背景:“委”和“局”互相扯皮推诿、上下部门衔接困难、责权反而更加模糊不清……昨日,在政协专题议政一组,大部制后行政体制管理出现的各种弊端成为委员们热议话题,33名发言委员中近一半的发言稿主题为行政体制改革。
热议:“说实在的,时下对深圳推行大部制改革后的效果褒贬皆有之,虽瑕不掩瑜,不过问题也不少。”民盟市委委员、市政府法制办《政府特区法制》杂志社副主编苏醒在昨日政协一组专题议政会上介绍,其长达15页的发言稿是经过对深圳推行大部制改革后的效果进行调研、尤其是参加市政协经济委组织对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专题调查后写出,引起不少委员共鸣。
委员苏醒介绍,深圳两年前进行的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是深圳建市以来动作最大的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圳建立起了“委”、“局”、“办”的政府架构。但深圳大部制后,也暴露一些必须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七个委中,只有4个委有归口联系局,而归口联系3个局的,只有市人居环境委,其他3个委均只有归口联系1个局”,由于归口划分不科学,有的委、局职能不明确,职责不清,出现“对接两张皮,工作互相扯皮、推诿”。
建议:大部制改革要广泛征求民意
委员高瞻建议,市委市政府应建立一套改革评估机制,对改革时期出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应对。“大部制后的纵横关系是否能理顺,不但是衡量能否实现大部制的目标,也是大部制能否成功的关键。”委员苏醒建议,根据大部制后运行情况,重新评估和理顺政府各部门主要职能,做出科学的适当微调。细化“委”、“局”的归口联系工作机制“这是大部制运行的基本保障”。同时,针对性出台大部制后深入改革的配套设施,解决比如领导职数超编、年轻公务员上升通道狭窄、干部交流受阻等问题。并认为,大部制改革不是“闭门造车”,要广泛征求民意,尤其是社会各个方面的专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