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专题
您现在所处的位置: 首页 > 网站专题 > 18大专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哪些突破

来源:《南方都市报》2013年11月13日 A8版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7日 作者:

 

解读专家

宋世明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周天勇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十八届三中全会昨天下午在北京闭幕,新华社受权发布了全会公报。昨日下午新华网邀请到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两位专家,为网友们解读三中全会精神。

1、 这届三中全会有什么特殊的历史使命?

专家:转型期不能无限制拉长,全面改革定下时间表,2020年需取得决定性成果

新华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与前七次三中全会的主题有什么区别?

宋世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有七次三中全会,七次中五次谈改革,两次谈农村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啥呢?其实谈改革几乎谈的全部是经济体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特别鲜明,它是全面深化改革。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五个改革:第一个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二个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第三个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四个是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最后一个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所以说它的区别非常明显。

新华网: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这届三中全会又承担着什么样特殊的历史使命和意义?

宋世明:它独特的历史使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也就是五项改革实际上是为五个建设提供体制支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并且是一体化。再也不能单打一了。

第二个独特的历史使命,我个人感觉中国的转型期不能无限地拉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初说得很清楚,说我们中国再过30年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所以这次三中全会确定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要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今年是2013年,离2020年满打满算七年多,时间不等人,所以中国的转型期不要无限制地拉长。这是两个独特的历史使命。

周天勇: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深水区”,一些受到阻力很大的方面,都需要有这么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方案,而且还有一些重点突破性的,使我们通过改革来应对国内国外复杂的局面。特别是要支撑未来一个中长期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过改革来得到红利,推动经济增长,这可能是这次改革和前几次改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的历史使命。小平同志讲,我们再过30年可能制度上就要定型,实际上老人家说,比如到2020年,我们可能要有一个现代的体制、现代的国家,所以这次也说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有一个定型的制度。

2、这次提出了全面改革方案,亮点在哪里?

专家: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即形成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

新华网:这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全面改革方案,将改革全面地推向了深入。那么公报内容我们都看到了,亮点在哪里?突破点在哪里?

周天勇:我想第一它是全面、综合、协调。第二是要管长期。比如十年内,或者我们到2020年的话起码是一个七年内的改革方案。

第三就是我们这次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难度更大,所以必须要有一些突破点,总书记和总理在很多场合都说了一些利益的藩篱要破除,我觉得这是一个难点。

宋世明:根据我初步的学习来看,至少有两个亮点。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它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界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用了两句话:一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大家已经获得了共识。关键是第二句话,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知道网民们注意到没有,十八届三中全会用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觉得这个治理体系就是指的协同共治,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

第二个亮点,就是五个建设和五项深化改革是协同配套的,五个建设当中经济建设依然是中心,它没有发生旁移,五项改革一定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动作用。

3、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关键突破?

专家:第一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新华网: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那么在经济体制改革这方面有哪些关键性的突破?

周天勇:这次有所突破的,一个是对国有经济提出“活力”,这个以前是没有的。为什么对国有企业提出“活力”?就是我们国有企业效率比较低,“活力”不足。

第二是提出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许多创新是民营经济进行的,所以要调动这些活力和创造力。

另外,公报里第一次提出来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就是以后国有的里面可能也有民营的股份。

建设统一的市场体系,这里面当然有一些要素自由流动,自由选择、自由消费、平等交换等等,我觉得这次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适应全球化新的经济形势,这次提出对外要有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比如说放宽投入准入,加快自贸区建设,扩大内陆沿海开放这一系列的措施。

第二个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秩序,新的秩序就是我们自己的自贸区,也就是单边自由贸易区,双边自由贸易区,利用自贸区体制进一步扩大未来的出口产品升级,形成中国和世界的产业分工,更多地在全球化中得到我们的利益。所以我觉得就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总体下来的一个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使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4、行政体制改革有何新意?

专家: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是亮点

新华网: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当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就涉及到行政体制改革,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待公报当中对行政体制改革的部署?

宋世明: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当中的亮点。

行政体制改革有这么几个亮点:第一是有效的政府治理。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有这么三点体会,首先就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职能转向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公报说得非常清楚,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我觉得,权力的职权法定、行为法定、程序法定、责任法定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如果说在学术上讲,给我的感觉是中国的政府治理慢慢地在从传统的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

5、建立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意味着什么

专家:在干部考核机制上,不能GDP为重了

新华网: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怎么解读这方面的部署呢?

周天勇: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有自然资源和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划定生态红线,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以及改革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体制。生态保护管理体制体现了这么几个意思:首先,在干部考核机制上,不能G D P为重了。其次就是要有严格的法律制度。还有一个就是要调动社会的积极性,老百姓要去监督。最后一个就是税收和市场,税收就是一些排放高的要征税,要征环境税,另外比如可以有一些碳交易等现代市场机制要建立起来。这就是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