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带给深圳律师的机遇与挑战
广东联建律师事务所 顾东林律师
一、前海带给深圳律师的机遇
(一)四大重点产业将极大拓宽律师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根据《规划》,前海合作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主要是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四方面。初步预计,2020年前海合作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500亿人民币,即每平方公里将实现100亿元的产出,相当于目前深圳每平方公里产量的25倍,比香港现在的产出量高出两倍多。随着前海四大重点产业及其他专业服务的建立与发展,必将增加金融、物流、现代信息及科技等法律业务的需求,深圳律师提供专业服务的广度与深度都将极大拓展。
1、金融业。主要是根据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研究探讨深入推进深港金融合作,研究降低香港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准入门槛,支持金融改革创新项目在前海先行先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前海集聚发展。增强金融辐射服务能力,努力将前海建设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窗口。
2、现代物流业。主要是按照深港共建全球性物流中心的目标,促进深港两地现代物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高端物流业的集聚区,与香港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航运衍生服务基地,强化对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生产组织服务能力。
3、信息服务业。主要是统筹规划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内容服务,全面提升信息传输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渗透引领制造业的发展升级。
4、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业。主要是在前海汇聚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资源,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生产性专业服务基地,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新增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律师提供全过程或专项法律服务
目前,前海正在抓紧推进填海及软基处理施工,同时,高标准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沿江高速、南坪二期、西部疏港通道、地铁1号线及5号线等九大工程项目建设。因建设项目涉及诸多庞杂的法律事务,对项目提供全过程或专项法律服务存有较大需求,深圳律师可积极主动参与前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各项法律服务。
(三)法制建设需要大量律师积极参与
前海规划在全国是始无前例的,对此无章可寻,政府制定条例、规章制度等也都是在探索中前进。鉴于《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深圳市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办法》、《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暂行办法》等均未出台,适用于前海的条例及规章制度尚属空白,而各项条例、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大量的专业律师建言献策。深圳律师如能借此机遇参与前海立法,并提供切实有效的立法建议,这将为深圳律师在未来前海法律服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大量人员入驻,其衣食住行都需要法律服务
前海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坚持“政府引导、优化环境、激发活力”的原则,努力在前海创造和提供与国际先进城市条件类似、环境相仿、观念相通、文化相融的人才发展平台和各种有效载体,吸引高端人才在前海落户并安居乐业,使前海成为全球范围内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成功机会最多的地区之一,打造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高地。高端人才的大量集聚,其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需要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二、深圳律师面临的挑战
(一)熟悉香港相关法律制度及国际规则与国际惯例
前海将借鉴香港“法定机构”模式,设立前海管理局统一负责区域内社会治安和有关行政执法工作,设立前海监督专员公署,负责监督前海管理局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活动;借鉴国际规则和惯例,建立公平、高效、与国际接轨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鼓励对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领域,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惯例,先行先试;鼓励香港仲裁机构为前海合作区内的企业提供商事仲裁服务。
目前深圳70%的律师事务所以本土业务为主或者全部是本土业务,对于香港法律制度及涉外案件的处理缺乏足够的了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圳律师若要开拓前海法律业务,势必要求掌握香港相关法律制度及涉外纠纷的处理机制,这将对深圳律师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高端产业对法律服务高要求的挑战
根据《规划》,前海借鉴香港制度及国际规则在金融、物流、信息产业、科技、税收等方面实现各种突破性尝试。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应联合上海、深圳和香港三地的证券交易所,在前海搞一个大的交易所,尝试把人民币、港币在这里同时购买股票、投资等金融产品,实行人民币自由浮动,并通过这个平台,把所有的金融产品,通过国际惯例向国内辐射。同时还建议前海采用香港现行16.5%的单一税率进行创新。民建深圳市委建议深圳与香港合作,在前海合作区建立深圳综合性商品交易所,以进一步完善深圳金融体系,巩固和提升深圳的中心城市地位。部分深圳市人大代表建议在前海打造一个创意信息港,推动深圳设计之都的建设,打造创意设计产业的高地。预计到2020年,前海合作区将聚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
由于前海重点产业的规划主要集中于高端服务领域,且各项制度与理念有异于内地,深圳律师虽地处粤港澳地带,相对于内地深圳律师业务水平及国际视野较为开阔,但深圳律师业务领域依旧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民商事纠纷,对于金融、证券等高端法律业务虽有所涉及,但也主要为国内业务,对于涉外金融、证券、跨国并购等高端法律业务鲜有涉及,深圳律师要提供符合高端客户需求的法律服务将面临巨大挑战。
(三)面临香港律师业务竞争的挑战
香港律师制度承袭英国的传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律师业已较为成熟,香港也正逐步成为亚太地区首区一指的法律服务中心。截至
目前,国际(包括香港)律师行驻内地代表机构共107家,其中驻深圳只有一家,围绕前海合作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要求,前海管理局将加强与香港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招商工作,广泛吸引国内外尤其是香港现代服务业企业聚集前海发展,届时一大批优秀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及香港律师行将会入驻前海,而这些律师在熟悉西方法律制度、人员素质、专业水平、高端业务开拓、高端客户开发、挖掘、积累等方面都较深圳律师具有优势,深圳律师要在前海法律服务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将面临与香港律师业务竞争的巨大挑战。
(四)以英语提供法律服务的挑战
因前海合作区将来主要借鉴香港的法律制度,且鼓励香港及国外各类金融等高端产业在前海设立国内总部或分支机构,前海涉外因素颇多。根据2009年9月深圳市律师协会的统计,深圳6000多律师中具备留学背景的人数只有87人,以英语等外语作为工作语言的比例明显偏低,这将直接造成深圳律师提供法律服务范围及领域的严重受限。深圳律师若要在前海庞大业务需求下占据一席之地,除不断提升自身金融、证券等高端业务服务能力外,还应不断加强英语等外语的学习。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深、港两地律师交流与合作
利用深港两地律师会联席工作委员会平台,互访、互派青年律师培训;加强与香港律师会、仲裁机构的交流沟通,进一步深化深港法律服务合作方式、方法。研究与香港律师会在前海合作成立“深港律师学院”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由“深港律师学院”培训两地律师,对港、深法律制度异同、前海法律业务等进行专题培训,增强深圳律师对香港法律制度及理念的认知,帮助深圳律师学习香港律师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升深圳律师的市场的竞争力。
(二)围绕前海产业重点,培养专业法律服务人才
紧密围绕前海产业定位与发展,考察、研究国内外(特别是香港、新加坡、迪拜)现代服务业法律理念和管理经验。适时举办相关论坛,以提高各方面对前海法制创新与法律服务业发展的认识和重视,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业务精干、能力突出、精通英语的金融、科技等高端法律服务人才。深圳律师应把握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与发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加强外语的学习,提升业务水平,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三)完善深圳律师业管理相关制度
香港律师总人数与深圳大体相同,但截至2009年度,深圳律师业总收入为22.47亿元,约为香港律师业总收入的1/5。这与两地法律服务市场的深度与广度相关外,还与律师业管理相关制度密切相关,如关于律师服务收费制度。深圳目前律师服务收费主要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
四、结语
“深圳律师后三十年的发展在前海”。为深圳律师长远发展计,争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机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深圳律师应把握机遇,跟踪、了解前海合作区有关政策、法规等,努力提升法律专业及法律服务水平,迎接新一轮的挑战。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