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 首页 > 网络资源

重庆石柱警方披露电信诈骗

来源:2013815日法制网社区频道社区关


法制网讯(记者徐伟、通讯员张功波)近日,重庆石柱网警远赴广西南宁,打掉一个家族式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缴获作案银行卡数张、作案手机十余部、作案笔记本两台、账款数万元,破获电信诈骗案100余起。

今年510日,急需现金周转的石柱县冷水镇居民杨某通过腾讯搜搜搜索到金惠小额贷款公司,通过网页留下的QQ号码,联系到“公司”经理裴某,裴某让其填写贷款申请审核表。杨密填表申请15万元贷款。15分钟后裴某告知杨某申请事项已审核通过,但需先缴纳700元的“贷款保险”。杨某给对方汇了700元。

裴某用杨某的身份证号在百度中搜索,搜出了杨某的证件照,通过QQ发给杨密,进而致电杨某,要为他的信用等级升级,需再缴纳2000的升级费才能办理贷款业务。他谎称证件照是在银行等级评定里看到的照片,以获得杨某的信任。杨某再次汇钱给对方。

收到钱后,裴某继续用QQ与他聊天,要他交一年的利息9千元钱。由于杨某只有3千元现金,故说只先交一个季度的利息,裴某同意。裴某收到3千元后,把这个业务转给其妻苏某。

518日,苏某冒充信贷公司职员,打电话给杨某,让其缴纳保证金5000元。此时杨某已发觉不对劲,谎称没有钱缴纳,遂没有汇这笔款,同时向石柱警方报案。

石柱警方立案侦查。石柱网警立即展开网络侦查工作,锁定犯罪嫌疑人裴某和苏某在广西一带活动。79日,石柱网警和刑警千里奔赴广西南宁,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成功确定了嫌疑人居住小区。

710日至12日,石柱警方通过两天两夜蹲点守候、跟踪盯睄,最终确定犯罪嫌疑人居住的房间。712日凌晨,石柱和南宁警方协同作战,成功抓获裴某、苏某等5名福建泉州籍犯罪嫌疑人,缴获银行卡数张、作案手机十余部、作案笔记本两台、账款数万元。

715日凌晨,5名嫌疑人被押送回石柱。经审讯,裴某等五人如实交待了该团伙在重庆、江苏、广西等省市实施的百余起电信诈骗案件,涉案金额数十万。

据悉,该犯罪团伙共5人,包括主谋裴某、其父裴某某、其妻苏某及两个小姨妹。裴某的诈骗方法是跟老乡陈某所学。从今年4月份起,学成后的裴某开始独立作案。他从网上购买了一套专业的电信诈骗设备。因为作案时人手不够,他又将妻子从老家叫去帮忙,后在妻子推荐下,拉两个小姨妹入伙。

裴某主要扮演联系客户,初步洽谈贷款业务,并骗取贷款保险或一个月利息。另外三位女性成员冒充贷款公司职员,以其他项目继续骗受害人的钱;或者负责取钱。其父裴某某另外涉嫌组织六合彩诈骗。

目前,裴某等五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之中。

 

【相关链接】

电信诈骗知多少?

 

一、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就是违法犯罪份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传真和互联网等通讯工具,假冒国家机关、公司、医院、朋友等名义,谎称被骗人中奖、退税、家人意外受伤、朋友急事、有人加害或出售致富信息和投资分红等情况,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叫其将钱汇入到指定银行卡帐户的一种诈骗活动。

二、电信诈骗有哪些手段?

1、退税诈骗。犯罪份子通过非法渠道获悉购车人的电话号码后,冒充国家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购车人谎称要退车购税,诱骗购车人到ATM机上按其指令操作以此骗走购车人银行卡上的存款。

2、中奖诈骗。犯罪份子假冒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公证处工作人员,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向受害人谎称其中大奖,叫受害人将“所得税”、“公证费”等存入其指定银行帐号,其再向受害人兑现支付“奖金”,以此骗取受害人钱款。

3、培训诈骗。犯罪份子假冒消防、税务、工商、海关等国家机关、伪造国家机关公文,以传真形式向公司、企业等单位发“培训通知”,要求其派员参加培训,并叫公司、企业将“培训费” 打到其指定的银行卡帐户上,以骗取钱款。

4、家人遭遇意外诈骗。犯罪份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及其在外地打工、学习、经商的家人的电话号码,先故意电话滋扰身在外地的家人,待其不耐烦而关机后,犯罪份子迅速打通受害人电话,假冒医院领导、警察、老师、朋友的名义,谎称其在外地的家人意外受伤害(如出车祸、被人打杀伤、被人绑架)或突然患疾病急需抢救治疗,叫受害人赶快将“抢救费用”或“赎金”打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5、朋友急事诈骗。犯罪份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打通受害人电话后以“猜猜我是谁”的形式,顺势假冒受害人多年不见的朋友,谎称其到受害人所在地的附近遇到嫖娼被罚、交通事故赔钱、生病住院等“急事”,以借钱解急等形式,并叫受害人将其打到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6、虚假购物诈骗。犯罪份子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向受害人低价“推销”时尚商品或手枪、迷药、信号接收器、遥控监听器、特殊功能眼镜等违禁物品,以交“风险抵押金”、“税款”、“手续费”或“先付款再发货”等名义,叫上当受骗者将现款汇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财。

7、冒充银行信用卡中心诈骗。犯罪分子捏造受害人在某商场的消费记录,冒充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以电话或短信方式通知受害人,宾提出要帮助受害人的信用卡升级,步步诱骗受害人泄露银行卡密码后,骗转走受害人存款。

8、虚假招工、婚介诈骗。犯罪分子以短信、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发布虚假的招工、婚介信息,以交报名费、面试费、服装费、介绍费、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使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户,以此骗取钱款。

9、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发布可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等虚假的业务信息,以提前交纳手续费、税款、利息、代办费等名义,诱骗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户,以此骗取钱款。

10、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或短信、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发布有快速致富及技术资料要转让的虚假信息,以提前支付定金、转让费、公证费等名义,诱骗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户,以此骗取钱款。

11、虚构反洗钱诈骗。犯罪分子假冒公安、检察、法院工作人员,利用手机短信或电话向受害人谎称有人举报其银行存款涉嫌洗钱犯罪行为,假意为了受害人的资金安全,套取受害人存款开户行及银行卡(存折)卡号(存折帐号)、密码号后窃转走受害人存款或以叫受害人将存款转到其提供的“安全帐户”的手段,骗走受害人存款。

12、冒充小姐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职务、工作单位及电话号码,假冒小姐、坐台女,虚构自己曾经和受害人有嫖宿行为,谎称自己或家人遇到急事和困难,以要求资助、不然就要举报相要挟,欺骗受害人汇款到其指定的银行帐号内。

13、冒充电信、公安、银行工作人员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后,分别假冒电信、公安、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谎称其电话欠费。当受害人回答没有办过这个电话后,犯罪分子假冒的“电信局”工作人员就把电话马上转到所谓的“公安局”,假冒的“公安民警”就谎称:最近有一批诈骗案发生,诈骗人员盗取了很多老百姓的身份信息和银行信息,我们把电话转到银行,叫银行帮你查一下你的银行信息是否被盗了。之后转到“银行”,“银行职员”接电后一查,马上说“不得了,你的银行帐户已经不安全了,马上把银行所有的钱转到我们指定的一个安全帐户上”。老百姓一听,完了,就按“公安局”和“银行”的吩咐去办理,以此骗取受害人钱财。

14、冒充党政领导及其工作人员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企业负责人姓名及其电话号码后,假冒政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给企业负责人或办公室人员打电话,谎称要给企业解决困难或提供帮助,以要求企业赞助或借款解急等名义,要求企业将钱打入其指定的银行帐号内,以此骗取钱财。

15、新型网络QQ诈骗的作案手段。犯罪分子一般先和网友视频聊天窃取对方个人资料和真人视频,然后利用黑客程序秘密盗取其QQ号,冒充QQ号码的主人,诈骗QQ资料中的亲戚和朋友。

三、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诈骗犯罪份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而实施诈骗犯罪活动,为此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1、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谨防上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对犯罪份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中奖和他人能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及有致富信息转让,一定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2、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对于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更不要上当将“急用款”汇入犯罪份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3、多作调查应证。对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信用卡中心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婚介类的诈骗,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培训类费用一般都是现款交纳或者对公转帐,不应汇入过个人账户,不要轻信上当。

4、不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收到以加害、举报等威胁和谎称反洗钱类的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惊慌无措和轻信上当,最好不予理睬,更不要为“消灾”将钱款汇入犯罪份子指定的账户。

5、购买违禁物品属于违法行为。对于广告“推销”特殊器材、违禁品的短信、电话,应不予理睬并及时清除,更不应汇款购买。对于要求先汇款后交货或要求预交定金、保证金、风险抵押金、公证费、手续费购物的陌生短信、电话,一定要小心谨慎,仔细甄别,千万不要轻信麻痹和上当受骗。

 

(深圳律协刑事法律业务委员会辑录提供)